工業實心輪胎是一種專為工業車輛設計的輪胎,因其不充氣、耐磨損、承載力強等特點,廣泛應用于叉車、搬運車、牽引車等場合。相較于充氣輪胎,實心輪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與穩定性,適用于復雜、惡劣的工業環境。以下是工業實心輪胎的主要制作流程:
實心輪胎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膠、合成橡膠、炭黑、硫磺、促進劑、抗氧劑以及其他填充劑。這些原材料需按照特定配方進行稱量與配比。橡膠配方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會有所調整,如耐油、耐熱、耐磨等性能的要求。
混煉是將各種原材料混合均勻,使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。該工序通常使用密煉機和開煉機進行。
密煉階段:在密閉的高溫狀態下,將橡膠與炭黑、硫磺、促進劑等原料混合,使橡膠達到所需的塑性和均勻性。
開煉階段:將密煉后的膠料進一步加工,使其厚度均勻,并排出多余的氣體,提高其加工適應性。
混煉好的膠料被壓延或擠出成各種形狀的半成品,如內層膠、中間層膠、外層膠等。不同層次的膠料在結構上承擔不同的作用:
內層膠: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抗壓能力,主要提供支撐。
中間層膠:起緩沖作用,吸收沖擊力。
外層膠:直接與地面接觸,需具備耐磨性、耐油性和抗老化性能。
部分工業實心輪胎是預裝在鋼圈上的,特別是用于叉車的胎圈型實心輪胎。鋼圈需要提前處理,如噴砂除銹、涂膠等,以增強與橡膠的粘合力。
實心輪胎的成型采用模壓工藝,具體步驟如下:
模具預熱:確保模具溫度穩定,避免溫差影響輪胎質量。
膠料鋪設:將不同層次的膠料按順序放入模具中,一般從內層至外層。
壓模成型:模具閉合后,在高溫高壓下壓制成型。這個過程通常在液壓硫化機中進行,時間和溫度需嚴格控制。
硫化是橡膠由塑性變為彈性的關鍵工序。通過高溫加壓,使橡膠中的硫與分子鏈交聯,從而增強其強度、彈性和耐磨性。硫化參數(如溫度、壓力、時間)根據輪胎大小和配方有所不同。一般工業實心輪胎的硫化時間較長,確保膠料充分交聯。
硫化完成后,模具冷卻至一定溫度后開模。此時輪胎初具成型結構。需小心操作,防止脫模時橡膠變形或損傷。
脫模后的輪胎邊緣會有多余的膠邊,需要通過人工或機械方式修整。隨后進行外觀質量檢查,包括是否有氣泡、裂紋、雜質、脫層等缺陷。達標后進入下一流程。
部分高要求產品還需要進行動態平衡檢測、硬度測試、負載測試、耐磨測試等,以確保輪胎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和壽命。
合格的實心輪胎經過清潔、打碼、包裝后,按型號與規格分類入庫,等待出貨。
工業實心輪胎的制造過程涵蓋了配料、混煉、成型、硫化、檢驗等多個環節,要求高度的工藝控制和質量管理。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升,越來越多的生產線開始引入智能控制系統,提高生產效率與輪胎品質。高質量的實心輪胎不僅提升工業設備的使用壽命,也為工業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